袅袅青衫,问今日、寄愁何地。敢分是、今想无福,他生修慧。
宝玉红楼难比洁,痴珠秋月徒空瘁。祗亦花、宝鉴一春航,差堪拟。
多情种,平交谊。忧幽病,相思泪。算酒边人外,诸般滋味。
五噫行歌志到隐,七年淹席惟思睡。待安极、穿冢傍要醒,吾其已。
满江红 戏题小影。近现代。陈方恪。 袅袅青衫,问今日、寄愁何地。敢分是、今想无福,他生修慧。宝玉红楼难比洁,痴珠秋月徒空瘁。祗亦花、宝鉴一春航,差堪拟。多情种,平交谊。忧幽病,相思泪。算酒边人外,诸般滋味。五噫行歌志到隐,七年淹席惟思睡。待安极、穿冢傍要醒,吾其已。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
陈方恪。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送鄂州张别驾襄阳觐省。唐代。司空曙。 苍苍岘亭路,腊月汉阳春。带雪半山寺,行沙隔水人。王祥因就宦,莱子不违亲。正恨殊乡别,千条楚柳新。
钟陵雪夜酬友人。唐代。杨凌。 穷腊催年急,阳春怯和歌。残灯闪壁尽,夜雪透窗多。归路山川险,游人梦寐过。龙洲不可泊,岁晚足惊波。
述母训。清代。方正瑗。 藐孤幸有托,一线书种留。辛苦四十年,泪枯心未休。从政居大夫,国恩亦已优。秦中十五城,一箸兼为筹。万命倚生死,焉可私殖谋?大本贵先立,清风领诸侯。廉泉可以饮,腹满他何求。喜儿赤子心,虑儿骨不遒。引索驭奔马,一蹶缰难收。勿逐骁腾飞,信道从天游。上以酬君恩,下以解亲忧。
春郊。明代。欧芬。 东皋青接陇,南亩绿连云。万井桑麻合,千村桃李分。岁时寒食暮,风雨夕阳曛。野馆青帘出,江亭玉笛闻。王孙芳草路,游女石榴裙。何处城隅曲,提筐遇使君。
塘西。元代。陈基。 牵舟复摇橹,日出还亭午。风递五林秋,云挟塘西雨。盈盈采莲桨,坎坎迎神鼓。对此欲忘归,停桡更容与。
奉和严太史谒泰陵三首 其二。明代。何景明。 世切如云望,天摧格帝功。弥留念诸将,顾命托三公。玉几星辰上,玄宫霜露中。松楸恸哭地,白日起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