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根吐广场,偕寻忘南北。
碧草连无垠,日气翻野色。
篱落转花径,丛菊自成国。
方塘鹅鸭喧,圈牛杂白黑。
暖风流未高,萌颖待滋息。
学稼通化工,茫茫呼后稷。
隔泥古松在,摩抚拨荆棘。
离披倒山影,挂枝悟写墨。
承平题句处,魂痕不可拭。
车音荡长墙,飞唾接归翼。
携家观农事实验场还憩邻校六朝松下。近现代。陈三立。 城根吐广场,偕寻忘南北。碧草连无垠,日气翻野色。篱落转花径,丛菊自成国。方塘鹅鸭喧,圈牛杂白黑。暖风流未高,萌颖待滋息。学稼通化工,茫茫呼后稷。隔泥古松在,摩抚拨荆棘。离披倒山影,挂枝悟写墨。承平题句处,魂痕不可拭。车音荡长墙,飞唾接归翼。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次韵汉卿舅即事二绝 其一。宋代。范成大。 风捲南枝一夜休,孤芳宁肯为人留。淡妆素服真成梦,落月横参各自愁。
题四时宫人图四首 其一。元代。萨都剌。 紫宫风暖百花香,玉人端坐七宝床。凤凰小架悬夜月,一女侍镜观浓妆。背后一女冠乌帽,茶色宫袍靴色皂。手持团扇不动尘,一掬香弯立清晓。一女浅步腰半驼,小扇轻扑花间蛾。淡阴桐树一女立,手抱胡床眼转波。床头细锁悬金钟,白鹤双飞花影重。词人见此神恍惚,巫山梦里曾相逢。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乡。唐代。陆龟蒙。 谁知此中路,暗出虚无际。广莫是邻封,华胥为附丽。三杯闻古乐,伯雅逢遗裔。自尔等荣枯,何劳问玄弟。
盈盈一水讯鸥程,听说坡公寓郡城。名士倾襟联后进,传人当道让先生。
绝尘高翥云中鹤,求友新迁谷口莺。自古神交关气类,茂林何日晤长卿。
金溎生同转寄示诗章并以冰泉唱和闰集及陶庐杂忆两卷见赠赋此报之三首 其三。清代。张洵佳。 盈盈一水讯鸥程,听说坡公寓郡城。名士倾襟联后进,传人当道让先生。绝尘高翥云中鹤,求友新迁谷口莺。自古神交关气类,茂林何日晤长卿。
悼高青丘季迪(三首)。明代。张羽。 灯前把卷泪双垂,妻子惊看那得知。江上故人身已没,箧中寻得寄来诗。
便无他、杜鹃催去,匆匆春事能几。看来不见春归路,飞絮又随流水。留也是。怎禁得、东风红紫还飘坠。天涯万里。怅燕子人家,沈沈夜雨,添得断肠泪。
嬉游事。早觉相如倦矣。谢娘庭院犹记。闲情已付孤鸿去,依旧被莺呼起。谁料理。正乍暖还寒,未是晴天气。无言自倚。想旧日桃花,而今人面,都是梦儿里。
摸鱼儿(景定庚申会使君陈碧栖)。宋代。柴望。 便无他、杜鹃催去,匆匆春事能几。看来不见春归路,飞絮又随流水。留也是。怎禁得、东风红紫还飘坠。天涯万里。怅燕子人家,沈沈夜雨,添得断肠泪。嬉游事。早觉相如倦矣。谢娘庭院犹记。闲情已付孤鸿去,依旧被莺呼起。谁料理。正乍暖还寒,未是晴天气。无言自倚。想旧日桃花,而今人面,都是梦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