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客本无事,此来非有求。烦君徵乐饯,未免忆山愁。
红烛侵明月,青娥促白头。童心久已尽,岂为艳歌留。
归山与酒徒别。唐代。李端。 野客本无事,此来非有求。烦君徵乐饯,未免忆山愁。红烛侵明月,青娥促白头。童心久已尽,岂为艳歌留。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桂林即事。清代。刘大观。 白云长护孔明台,台上扶桑花自开。一夕东风天骤暖,梧州已送荔支来。
即事。清代。恩锡。 匆匆节序问谁知,又值红榴吐艳时。客里看花难觅酒,镫前听雨易成诗。三江凭吊风云惨,四野荒凉鸟雀悲。欲挽狂澜犹未得,十年淮上老偏师。
菩萨蛮 其三 汴梁。近现代。吴梅。 玉津园里花如雪,金梁桥外霜欺月。遗事恨宣和,两宫宵渡河。龙亭寻旧迹,难觅花纲石。风雨过夷门,此中应有人。
练裙带诗。宋代。韩希孟。 我质本瑚琏,宗庙供频蘩。一朝婴祸难,失身戎马间。宁当血刃死,不作衽席完。汉上有王猛,江南无谢安。长号赴洪流,激烈摧心肝。宋夫有天下,坚正臣礼秉。开国百战功,每阵惟雄整。及侍周幼主,臣主常炯炯。帝曰卿北伐,山戎今有警。死狗莫系尾,此行当系颈。即日辞陛下,尽敌心欲逞。陈桥忽兵变,不得守箕颍。禅让法尧舜,民物普安静。有国三百年,仁义道驰骋。未改祖宗法,天胡肆大眚。细思天地理,中有幸不幸。天果丧中原,大似裂冠衽。君诚不独活,臣实无魏丙。失人焉得人,垂戒尝耿耿。江南无谢安,塞北有王猛。所以戎马来,飞渡巴陵境。大江限南北,今此一舴艋。本期固封疆,谁谓如画饼。烈火燎昆冈,不辩金玉矿。妾本良家子,性僻守孤梗。嫁与尚书儿,衔署紫兰省。直以才德合,不弃宿瘤瘿。初结合欢带,誓比日月昺。鸳鸯会双飞,比目愿长并。岂期金石坚,化作桑榆景。旄头势正然,蚩尤气先屏。不意风马牛,复及此燕郢。一方遭劫虏,六族死俄顷。退鹢落迅风,孤鸾吊空影。簪坚折白玉,瓶沉断青绠。一死空冥府,忧心长炳炳。意坚志不移,改邑不改井。我本瑚琏器,安肯作溺皿。志节匪转石,气噎如吞鲠。不作爝火燃,愿为死灰冷。贪生念麹蛾,乞邻羞虎穽。借此清江水,葬我全首领。皇天如有知,定作血面请。愿魂化精卫,填海使成岭。
雨坐用旧韵。明代。邵宝。 檐溜声闻隐几边,去年多雨复今年。林皋绿树层城外,江浦黄梅五月前。夜榻长悬须雅客,昼帘深下谢尘缘。西山云气东山月,他日容春亦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