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百叶桃花

题百叶桃花朗读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展开阅读全文 ∨

题百叶桃花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为韩愈为考功郎中知制诰时夜里在宫禁中值宿所作。考功郎中,管官吏的考核,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令。当时为五品官职。当时作者独自值宿禁中,窗外桃花鲜艳怡人,心情格外惬意,写下这首小诗。

参考资料:

1、汤贵仁.韩愈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1

2、卞孝萱 张清华.韩愈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7-28

  此诗抒发作者迁吏部考功郎中知制诰,职务近枢要,得与朝事的愉快心情。桃花象征着春天。双桃暗示韩愈身兼两大重任,感觉到自己春天的来临,只是人生四十以后晚了些。此诗说明,呼吁发扬儒学仁和思想的韩愈终于在四十岁之后,开始迎来了他人生中的春天,可以穿上绯红官服且身兼双职,只是还没有完全实现理想,还有些寂寞罢了。巧妙的是,此诗用拟人化手法,以碧桃自述,更觉百叶桃花鲜红明媚、体态玲珑,活灵活现,犹如桃仙美女玉立窗前。写景抒情,不弱王右丞小诗。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十云:首句“晚”字即呼起下连,第二愈淡愈艳,透出“晚更红”。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韩愈朗读
(1)

猜你喜欢

仍可万里来,可非衒其才。增学助元机,土人如子稀。

(0)

踏雾天街艳步狂,微风一道染衣香。游人暗逐芳尘去,拾得儿家紫佩囊。

(0)

丁年拾芥视功名,可但纫兰茹落英。

深愧官曹无所补,向来志愿几馀成。

(0)

畏日杲杲天东隅,盘餐逆旅进山肤。岑崟远岫不知数,磊落近松如有须。

旅人琐琐信物役,逝者滔滔皆利徒。目送长云藉平隰,赤骥正愁青玉刍。

(0)

随风拂拂玉花飘,入夜寒窗更寂寥。炉火已残灯未烬,一帘疏竹白萧萧。

(0)

畴昔花前醉放颠,即今不饮亦陶然。

太平固自多遗老,独往何妨是斥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