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姓蕃王身穿貂鼠皮袭,酒醉起舞得来彩缎锦绸。
关西老将惯于辛苦征战,年已老大仍然转战不休!
黑姓蕃王:指统辖一方的少数民族王侯或高级将领。黑姓,是西突厥的一个部族,唐开元、天宝时代,西突厥分为黄姓、黑姓两部。这里未必是确指,当泛指某少数民族将领。貂鼠裘:即韶皮袍子。
葡萄宫锦:绣有葡萄图案的丝织品。宫锦,王宫中所用的名贵丝织品。醉缠头:唐人宴会时,常酒酣起舞,赠舞者以缠头。缠头,古时歌舞的人把锦帛缠在头上作妆饰,称为“缠头”。
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地区。汉代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
行兵:统兵作战。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12-113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7-249
唐天宝十三载(754年),诗人赴北庭都护府任职于封常清军幕,这首诗作于同年。天宝年间,府兵制已完全破坏,边镇军队大量扩充。募兵制实行后,大量内附的少数民族人物进入军队,边镇上多有蕃将,而一些将领生活骄奢淫逸,岑参有感作此诗。
参考资料:
1、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7-249
诗的前两句写边镇少数民族将领的逸乐。从三个方面写黑姓蕃王的生活:一是穿着:貂鼠裘以示名贵;二是宴饮:写纵荡不羁;三是玩物:葡萄宫锦以示器物的奢侈。写边镇蕃王,不去写他的军事生活,而是选择一些细节写他的享乐生活,可以看出他们的地位,他们的骄纵。
诗的后两句写关西老将长期征战之苦。“能”,主要不是说具有能力,而是说其不得已。一个“苦”字,是关西老将全部征战生活的写照。“七十”,写出了老将年迈而非确指。“仍”概括了老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征战生活,“苦”字自在其中。写“关西老将”专写其征战生活,与“黑姓蕃王”适成鲜明对照。“黑姓蕃王”逸乐如彼,“关西老将”苦战如此,诗人因而感慨。诗中仅把两种鲜明对照的现象作客观罗列,而写的实际是诗人所感。
岑参这篇作品以自己边地所见把“黑姓蕃王”与“关西老将”作鲜明对照,表现了汉、蕃两族将领的苦乐不均,这样,这首诗就上升到了政治层面,使诗歌境界得到了提升。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题碧岩亭赠孙尊师。唐代。徐铉。 绝境何人识,高亭万象含。凭轩临树杪,送目极天南。积霭生泉洞,归云锁石龛。丹霞披翠巘,白鸟带晴岚。仙去留虚室,龙归涨碧潭。幽岩君独爱,玄味我曾耽。世上愁何限,人间事久谙。终须脱羁鞅,来此会空谈。
方丈台昭灵李夫人诗三首 其一。魏晋。杨羲。 云墉带天构,七气焕天冯。琼扉启晨鸣,九音绛枢中。紫霞兴朱门,香烟生绿窗。四驾舞虎旗,青軿掷玄空。华盖随云列,落凤控六龙。策景五岳阿,三素眄君房。适闻臊秽气,万浊污我胸。臭物薰精神,嚣尘互相冲。明玉皆璀烂,何独盛德躬。高揖苦不早,坐地自生虫。
次虞宪日近即事五绝。宋代。洪咨夔。 风落虚檐燕子声,屋头屋尾菜花明。炉熏燕坐参消息,理本无亏莫望盈。
月下笛 寄沈融谷。清代。龚翔麟。 柳暗春汀,红亭别酒,去年今日。相思苦,又见柔条弄颜色。屐痕听说浑无定,早踏遍、江南塞北。柘西偏精舍,多应冷却,画帘云石。凄恻。青禽翼。盼不到休文,近来消息。丹枫八测。甚时重挂吟席。莫教只恋东华住,便忘了、蘋洲夜笛。约共尔、翠竿持,铰钌波心泛宅。
六朝门。谢举。唐代。周昙。 叛奴逃数岂堪留,忠节曾无肯到头。朱异早能同远见,青衫宁假帝登楼。
绿竹亭为李前渠赋 其一。明代。杨慎。 高人爱竹真成癖,万竹亭前竹万竿。风伯倚声添䬃爽,月娥分影映檀栾。扫天绿粉晴犹湿,拂地清霜暑亦寒。莫遣儿童摧锦箨,成巢结实待栖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