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亦有言,千橘万户侯。思之亦烂熟,有志今甫酬。
金丸炫落日,清霜满林秋。户侯讵能拟?聊得供杖头。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十七。清代。刘鹗。 古人亦有言,千橘万户侯。思之亦烂熟,有志今甫酬。金丸炫落日,清霜满林秋。户侯讵能拟?聊得供杖头。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五台山。宋代。张商英。 五顶嵯峨接太虚,就中偏称我师居。毒龙池畔云生早,猛兽岩前客过疏。冰雪满山银点缀,香花遍地锦舒铺。展开坐具长三尺,方占山河五百馀。
己亥小寒走笔赠古林和尚。清代。黎士弘。 不见吾子十年矣,子来远渡西江水。拜子颜色为子欢,遂能解脱了生死。忆昔追随全盛日,破壁短檠同吮笔。规模贾董公孙书,指点云烟酣六籍。其时吾师杨长公,同里沈陈俱劲敌。与叔胡生三十强,摩空作赋徐庾匹。各各心矜吾子贤,退让不敢齿行立。子家簪缨床满笏,群从诸郎庙廊属。子独游迹扫朱门,沧桑弹指逃空谷。贤者所为不可测,学孔学释非两截。大地应须截铁人,能穿虎豹探龙穴。往事陈言空浩浩,选佛归来年尚少。老大还念嫁时裳,我为子语子应笑。三生石上灵岩山,欲得从君觅领要。
同郑吉甫过仁王寺怀徐仲和久客莆中。明代。徐熥。 灯火佛堂虚,经行月上初。草生游子路,松偃化人居。春尽莺花老,天长蝶梦疏。如何逢九鲤,不寄半行书。
送子培北上。清代。郑孝胥。 南来谁信北归难,分手想看鼻屡酸。天外惊疑沈帝里,江头憔悴病郎官。馀生家国终多负,当日名流略已残。去去吾侪须忍泪,盈眶犹热莫轻弹。
鹤山小隐。明代。薛瑄。 大江之右多奇峰,天台远与罗浮通。鹤山苍苍在何许,嘉名独擅东南雄。中有隐士好事者,作图远寄乌台下。乌台柱史隐士交,持卷索我挥狂毫。开图指点山佳处,峭壁回峦簇烟树。涧花流出山中春,松风扫遍溪头路。数椽茅屋何萧然,白云檐宇常周旋。读易已了嘉遁趣,作诗或赋招隐篇。此境初从柱史说,令人掩卷想奇绝。振衣千仞或可期,万里云霄坐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