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劝学(节选)》[先秦荀子]原文全文对照翻译和注释

《劝学(节选)》[先秦荀子]原文全文对照翻译和注释


《劝学(节选)》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节选)》全文译文和注释

  君子¹曰:学不可以已(yǐ)²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¹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²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青,取之于蓝¹,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g)²,輮(róu)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yòu)(gǎo)(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lì)则利,君子博学¹⁰而日参(cān)(xǐng)乎己¹¹,则知(zhì)¹²¹³而行无过¹⁴矣。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一块木材直得合乎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¹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²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绳,墨线。³輮: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⁴规:圆规,画圆的工具。⁵虽有槁暴:即使又晒干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⁶挺:直。⁷受绳:用墨线量过。⁸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⁹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¹⁰博学:广泛地学习。¹¹日参省乎己:每天对照反省自己。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日:每天。¹²知:同“智”,见识。¹³明:明达。¹⁴行无过:行为没有过错。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¹之所学也;吾尝跂(qǐ)²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³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yú)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í)者,非能水¹⁰也,而绝¹¹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¹²也,善假于物¹³也。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¹须臾:片刻,一会儿。²跂:踮起脚后跟。³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⁴疾:声音宏大。⁵彰:明显,清楚。这里指听得更清楚。⁶假:凭借,利用。⁷舆:车厢,这里指车。⁸利足:脚走得快。⁹致:到达。¹⁰水:游泳。¹¹绝:横渡。¹²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¹³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¹备焉。故不积跬(kuǐ)²³,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qí)(jì)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xiè)六跪而二螯(áo)¹⁰,非蛇鳝(shàn)¹¹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¹²也。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¹圣心: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²跬: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等于现在所说的一步、古人所说的半步。³步:古人说一步,指左右脚都向前迈一次的距离,等于现在的两步。⁴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⁵骐骥:骏马,千里马。⁶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到达。驽马:劣马。驾:古代马拉车时,早晨套一上车,晚上卸去。套车叫驾,所以这里用“驾”指代马车一天的行程。 十驾就是套十次车,指十天的行程。此指千里的路程。⁷舍:舍弃。指不放弃行路。⁸锲:用刀雕刻。⁹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¹⁰蟹六跪而二螯:螃蟹有六只爪子,两个钳子。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面。螯,螃蟹等节肢动物身前的大爪,形如钳。¹¹蛇鳝:异文“蛇蟮”。¹²躁:浮躁,不专心 。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7-119
2、 吴相洲,王元昊,赵翔编,国学水平测试系统 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05,第242页
3、 戴 伟.国学原典导读.成都:巴蜀书社,2003:402

《劝学(节选)》文言文学习

一、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二、古今异义
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
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
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
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8、跪
古义:腿脚 。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义:跪下

9、疾
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 。例:声非加疾也
今义:疾病

10、致
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今义:赠送,给予

11、寄托
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三、词类活用
1、名词做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3、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4、形容词作名词
①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③积善成德 (善:形作名,善行)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6、形容词作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7、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8、动词作名词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流水)

四、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 (比)
(2)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 (从)

2、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关系,而且)
(3)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4)而见者远 (表转折)
(5)锲而舍之 (表假设或承接)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8)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
(9)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 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代词代青)

7、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8、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9、绝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
(3)以为妙绝(《口技》) 极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横渡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断绝关系

10、强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强壮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有余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 勉强

五、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 兴 文言翻译 xīng 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文言实词 就 文言翻译 jiù 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文言实词 望 文言翻译 wàng 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文言实词 长 文言翻译 cháng 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六、文言虚词
而(连词)
1、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表假设关系。《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1)<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1、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介>相当于“于”
1、连词,表递进。《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

七、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可译为“……的原因”)
2、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3、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5、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
6、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7、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8、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9、 金石可镂(被动句)
《劝学(节选)》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