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玉貌过江人,几踬尘埃剩我亲。
万恨都移疽发背,九幽更恐债缠身。
羽毛自惜谁能识,圭角难砻稍未纯。
此后溪桥候明月,一披萧卷一酸辛。
哭次申。近现代。陈三立。 锦衣玉貌过江人,几踬尘埃剩我亲。万恨都移疽发背,九幽更恐债缠身。羽毛自惜谁能识,圭角难砻稍未纯。此后溪桥候明月,一披萧卷一酸辛。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怀止白和上。清代。朱用纯。 寻幽每忘倦,相对惬襟期。花气穿云细,泉声出竹迟。心空山更静,句妙世常知。岂为晴湖眺,春风几度思。
酬海公即次元韵。宋代。沈辽。 早游诸方见佛祖,若能开口便相许。长爱当时王老师,不开粗言反细语。大道逍遥本不遐,青天万里孤鸿举。比来多病卧环堵,低头不茹亦不吐。上座何为相示来,龙驹岂烦伯乐顾。更须归去造丈室,擎拳便是诸魔路。
飞仙引。清代。邓辅纶。 我闻轩辕铸鼎于此山,鼎成腾身凌紫烟。三十六亭委秋草,遗台萧瑟愁飞仙。至人无心亦无象,长风空中自来往。由来瀛岛在人寰,何须更作三山想。紫荆台边一声笛,龙女鲛人皆喑咽。水中缥缈出两丸,还向丹丘弄明月。榑桑弱水随东流,秦皇汉武俱蜉蝣。古来求仙尚如此,何况我辈长悠悠。惟有吕翁解度世,飘飘颇得游仙意。蓬莱一醉三千秋,始信壶中有天地。沈吟远望不能归,秋风淅淅入征衣。徘徊且送玉清鹤,携手卢敖更不违。
留春令(梅)。宋代。高观国。 玉清冰瘦,洗妆初见,春风头面。等得黄昏月溪寒,爱顾影、临清浅。历尽冰霜空羞怨。怨粉香消减。江北江南旧情多,奈笛里、关山远。
定风波。宋代。刘处玄。 甘寸及时贵似油。今朝欢乐便无愁。明夜耕田野外唱,嗔牛。动鞭轻打胜余修。过了天元难积行,一麻一麦寸中收。养就姹婴云外去,优游。命光圆若月新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