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窈楼台接海居,紫霞辉暖染衣裾。
五噫赁庑鸿光在,下潠归田陶翟如。
以美人伦成教化,白邀天籁与吹嘘。
逃秦仙眷依诗卷,图续花源不妒渠。
余尧衢同年古稀偕老图题句寄祝。近现代。陈三立。 窈窈楼台接海居,紫霞辉暖染衣裾。五噫赁庑鸿光在,下潠归田陶翟如。以美人伦成教化,白邀天籁与吹嘘。逃秦仙眷依诗卷,图续花源不妒渠。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题延庆院。宋代。黄知良。 松竹冷交阴,萧森露宝林。门依青嶂静,僧隐白云深。凄切泉喷玉,壮严地布金。龙湫中致祷,朝夕冀为霖。
送太守黄君之汀州珵。明代。周瑛。 骑马出都门,望望长江曲。江水清以驶,江草萋以绿。黄君有远行,离色宛可掬。路入秦时郡,符剖汉廷竹。我起酌君酒,荐以古规祝。筑室首基址,为政首风俗。风俗苟不佳,政美何足录。君登江上舟,我骋江上目。江空不见人,只见云相逐。
上巳日游延平修禊洞。宋代。陈宓。 延平山水窟,平生涉其粗。距城五十里,岩壑难具模。崔嵬通上界,突兀动地枢。泉石自撞击,钧天恐难如。或若轰雷霆,或若唾珠玑。飞瀑自天下,循涯作清渠。云是鬼神力,巧凿三丈馀。羽觞激如飞,聊助文字娱。崇山回环合,有洞容入居。觌面卓文笔,仰天真可书。幽花与修竹,揜映释氏庐。同游皆胜士,适值暮春初。山阴未足数,直想风舞雩。岂无休沐日,复洗红尘裾。
海岸春行。元代。宋褧。 越桥西下苑墙高,绿染垂杨绛染桃。霞拥玉楼晴启户,风生瑶海暮翻涛。官因立马看花担,渔忆闻莺罢竹篙。唯有杏园春事好,几人诗兴似吾曹。
咏史诗。高阳。唐代。胡曾。 路入高阳感郦生,逢时长揖便论兵。最怜伏轼东游日,下尽齐王七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