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车三度入承明,七子诗应让老成。好是衣冠遗泽远,诸孙犹自负廉声。
题应玚三入承明图。清代。刘鹗。 安车三度入承明,七子诗应让老成。好是衣冠遗泽远,诸孙犹自负廉声。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同张明府登凌风亭怀韩无咎。宋代。朱熹。 日夕和风至,西山淡无姿。危亭极远眺,胜处良在兹。忆昔韩令尹,青云乃心期。鞿羁不得骋,发此胸中奇。前瞻千仞冈,俯视万顷陂。神襟一以旷,我志浩渺瀰。飞车越沧浪,天风振裳衣。怀哉此焉薄,问讯无边辞。今公岂不佳,宫商似前徽。相携岸晚帻,共此长相思。
分咏得鞋。金朝。李龏。 一钩金押皂花罗,头似鹦哥小不多。记得花时人较醉,窣香曾上木兰坡。
和张功父闻子规。宋代。杨万里。 久雨今朝忽作晴,老人怀抱不胜清。仲宣久作登楼赋,望帝更吟当殿声。春去春来浑是梦,花开花落若为情。归心不用渠催唤,自有江鸥与狎盟。
题竹泉图。明代。杨荣。 青苔白石碧溪湾,万竹横斜烟雨间。雷奋忽惊龙化去,风生疑有凤飞还。佳人日暮罗衣薄,稚子春深锦服斑。遥想家林应若此,归休未遂此身閒。
补题淮西送王仲和从事诗卷。元代。萨都剌。 百年驰马苦匆匆,水落乌江楚庙空。眼底山川犹历历,淮南旧梦雨声中。